当前位置: 资讯 >  分析预测 >  水泥行业的冬天如何渡过

水泥行业的冬天如何渡过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5-07-20 08:18:03

那么你还认为是寒冬吗?8亿吨的消费量距离不远了,或许是2020年,也许是2025年。但肯定不是2030年。那么你们的水泥熟料线还想活吗?

一、我国水泥产量与国际水泥产量对比

水泥行业的今天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冬天或者是寒冬来形容了,应该说水泥行业的冰河时期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世界水泥产量与我国的水泥产量对比看:2014年全世界水泥z总产量41.8亿吨,而中国生产水泥24.76亿吨;世界熟料产能35.7亿吨,而中国有20亿吨的产能;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9.23%和56%。我国的水泥产量怎么就这么大?怎么就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水泥消费预测

参考:《我国水泥消费量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峰值》文章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泥需求量或消费量与该国或该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发展的一般趋势遵从“S”形曲线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处在经济起步阶段时,水泥需求量呈缓慢上升态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时,水泥需求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达到水泥需求的高峰期时,通常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进入成熟期后,水泥需求量会逐渐下降并趋近于一个常量。

我国水泥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49~1984年,人均水泥消耗量50~100公斤。高速发展期从1984年开始,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和水泥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预计这一阶段将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陆续结束。随后,水泥发展逐渐进入成熟期,进入成熟期后水泥产量将逐步回落,接近稳定后,年人均水泥消耗量约为500~700公斤,与发达国家目前的情况类似。目前中国的人均消费量已高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水平。日本、韩国和台湾在达到峰值时的人均累计消费量都在21吨左右。中国目前的人均累计消费量接近15吨,以每年1.5吨的速度累计上去,再过4年,就可以达到21吨的水平。但考虑到建筑习惯,中国的房屋建筑多为高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且由于丘陵较多,高速公路和铁路、水利建设时会消耗水泥量也高。所以,中国的水泥消费见顶时的人均累计消费量可能达到25吨左右。人均水泥消费持续高位一段时间后,进入水泥消费的下降期,最终达到稳定阶段的年均消费水平500~700公斤之间。根据预测我国水泥消费量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峰值,约为22亿吨,2020年之后消费量逐年下降,在2030年进入稳定期约为8亿吨。

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看这是2012年写的文章。此文章的预测度还是很高的,不过对于2012、13、14的水泥快速发展趋势, 2014年的峰值还是有些偏差。

三、水泥消费拐点与超级下滑的成因

事实上:2014年水泥产量24.76亿吨, 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水泥产量21,776万吨,同比下降5.8%;2015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产量107,714 万吨,同比负增长5.3%。单月水泥产量和累计水泥产量同比下滑幅度继续扩大。也就是说按照最好的打算2015年的水泥产量仅达到23.44吨,下滑5.3%,这还不考虑下滑幅度继续扩大的信号。

这就确定了水泥消费量峰值2014年,水泥行业的拐点就是2014年。

为何说水泥行业的冰河期到来观点如下:

一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紧急投资4万个亿,给国内的新新型干法回转窑带来的是疯狂,背后是陷阱。有一句话:上帝欲让人死亡,必先使其疯狂。四万亿看到的是希望,砸下的是陷阱。08年、09年水泥成为了暴利,促进水泥线快速的投产,以至暴利过后是暴死。从12年开始市场趋于饱和,直到现在的市场严重饱和,水泥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

二是中国人口红利时期已过,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红利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人口红利,发达国家的人口生育高峰期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属于自然发展;而我国的人口生育期是强制性的、是突然下降。从70年代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到80年前后实施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在我家一个2000人口的村子,74年之前小学一年级一般要在70人以上,75年之后40人,之后逐年下降,90年不足20人,现在几个村子都从不足20人。70年前后是生育率最高的一代,在90年前后成家,房子的需求也是从成家开始,而我国福利分房政策是从98年开始的,随着经济发展2010年前后正值最高需求期,在共同的作用下,造就了11年前后的高需求。至今生育高峰期第二代人的房屋需求已经超过。所以今后我国住房需求不是下降,而是要停止,根据测算2030年理论上一对新婚夫妇,未来要接受6套房子遗产。15年以后不是买不买房子的问题,而是送房子有没有人要的问题(当然大城市还是不同的)。

据报道:中国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2.12亿,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道路、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因人口的老龄化及人口数量的快速下降,不会再进行大规模扩建或重建,只是进行修补。中国的所有传统经济都会大幅下滑,那么夕阳产业的水泥行业能够躲过这场浩劫? 2030年消费量500kg和年均产量8个亿能达到吗?

假设今年熟料设计产能仍然按20亿吨(实际仍然增长),生产线实际超产15%,也就是说实际熟料产能可达到23亿吨,水泥消费按23.44亿吨,吨水泥熟料料耗按56%计算,消费熟料13.亿吨,产能利用率56.5%,,退到8亿吨消费量时,熟料的产能利用率仅19.42%。80%的熟料产能空置,一年只生产不足2个半月,这就是将来,是否可怕?

四、水泥企业你有活下来的理由吗?

那么你还认为是寒冬吗?8亿吨的消费量距离不远了,或许是2020年,也许是2025年。但肯定不是2030年。那么你们的水泥熟料线还想活吗?

想活下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具备资源优势。相对于周边企业你必须具备低成本的生产优势,特别是石灰石矿山要紧靠生产线,并且证照齐全。其它辅材低价格同样要求具备低价格。

2、具备高效的管理优势。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是通过管理提高科学技术,所以说:管理是第一生产力。现今的中国企业竞争的差距关键在于管理,相同的生产线,不同的管理办法,管好管坏生产成本差距10-20元很正常,有1块钱的差距就是死与生的见证。

3、具备资金优势:当下的水泥企业已经不是挣不挣钱的问题,而是看看谁能撑到最后。能不能存活下来关键的问题还要看有没有钱赔,赔过最关键的几年。赔钱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正常的,能不能赔得起是关键。有的企业账上的现金不少,可是佘出去的货款要不回,最终因没有周转资金而死掉也是常态。

五、今后如何生存?

1、没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在进入亏损初期痛下决心,能够出手及时出手,不能够出手的,也不能继续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

2、有资源优势的,要借助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在减员增效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要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哪怕是1块钱都不嫌少,因为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棵稻草。

3、搞好资金流,盘活各种资产,避免赊销,到手的现金才是钱。

 

 

  • 好评统计
  • 如果您觉得好,就请您
  • 100%(1)
  • 差评统计
  • 如果您觉得不好,就请您
  • 100%(1)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电话
400-008-9500
北京总部:
010-51658153
售后服务热线:
010-67175482
010-51658153 转 8036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材价随时查
微信扫一扫、订阅招采信息
合作伙伴
工程造价信息化合作联盟
深圳斯维尔